百科全书吧

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戏说民国 民国八大风云人物的原配夫人都是谁?

民国是个很特殊的年代,在那个两极分化的年代里,主权沦丧、军阀混战、社会动荡、饿殍遍地,中华民族灾难不断……但另一方面,自由民主的文化和思想在战火和动荡中茁壮成长了起来,黑暗的时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极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的风骨他们的涵养他们的风情,时代成全了他们,也是他们造就了那个时代。

戏说民国 民国八大风云人物的原配夫人都是谁?

徐志摩、孙中山、鲁迅、张学良、蒋介石、李宗仁……历史记住的不仅仅是这些男人,还有他们身边的女人们。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的三角恋,鲁迅的许广平,张学良的赵四小姐,蒋介石和宋美龄,李宗仁和郭德洁……留下的都是一个个翩翩佳公子和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凄美故事。事实上,这些红颜知己们都并非原配,今天我们先且把这些红颜知己先放一边,让我们拨开岁月风云,去寻找那些历史深处“原配夫人”的故事。

蒋介石原配:毛福梅

蒋介石一生至少与四个女子交织过四段轻重有别的关系,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宋美龄对他影响是最大的,第一夫人的风头刮遍海内外,在当时的某些外国人眼中,“夫人”的风采丝毫不逊于蒋公。蒋介石曾在公开场合赞扬宋美龄“夫人的力量抵得上20个陆军师”,不知蒋介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起被他留在老家的原配夫人——毛福梅。

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包办的旧式婚姻,毛氏又是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年纪比他大,长相又一般。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感情极其一般,蒋介石对她很冷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宽厚,性情柔顺,“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顾心无定性的小丈夫,事夫维谨,同时尽心尽力地辅助蒋母操持家务,深得蒋母王采玉疼爱。

1905年,蒋介石到宁波箭金学堂从学于顾清廉时,携毛福梅同往陪读。这一时期,是蒋介石、毛福梅夫妻生活中最值得回恋的一段“蜜月”,朝夕相处,感情颇为融洽。

可惜,好景不久,1906年,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再送保定军校,后又出洋留学,回家乡相聚的时日就为数不多了,他又恢复了以往对毛福梅若即若离的态度。之后发展为争吵,在某次争吵中蒋甚至对毛福梅大打出手,导致孕中的毛福梅小产,蒋介石也因此挨了蒋母一顿训斥。

及至1911年,蒋介石浪迹上海滩,娶姚冶诚为侧室,并将姚带回老家,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在外混出了头脸,早非昔日之顽童,正室毛福梅除了宽容忍耐,哪里敢有丝毫反抗之心?

到1921年蒋母逝世前夕,蒋介石和毛福梅的婚姻已经有名无实,全碍于母亲的面子蒋才与毛维持着婚姻关系。扪心自问蒋介石也自知有些事做得有些过分,他在1921年5月的日记中写道:“我待毛氏已甚,自知非礼。”但是反省终究只是一时,蒋母的丧葬大典方毕,蒋介石就正式向毛福梅提出离异的要求。蒋介石想了许多办法让毛福梅答应离婚的请求,毛福梅抱着“宁可人负我,我不负人”的态度,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蒋介石一拿到离婚协议,便迫不及待的迎娶宋美龄为新婚妻子。

蒋宋联姻在中国近代政史上是一桩大事,这次史无前例的成功联姻是人人称赞的,意气风发的蒋介石迎娶了宋家的美貌三小姐,强强联合后的风光和对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蒋介石娶的就应该是宋美龄这样的女人。

前面已经说过毛福梅是个旧式家庭妇女,想必并没有受多少教育,这或许是幸运的,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大眼界大视野,不知道蒋介石和自己离婚然后娶新妻是多么正确的选择,也不了解自己的丈夫离开了自己之后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新天地,更不知道后来的历史提到蒋介石只会想到宋美龄而自己这个原配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名字后面。只知道含辛茹苦地养大和他的儿子,呕心沥血地操持着那个丰镐房的大家族以及日复一日的盼望着他能回心转意……

可惜命运并没有看到她的等待,终其一生蒋介石也没有回头,所幸毛福梅生下了与蒋介石的儿子,儿子蒋经国成为了毛福梅一生最大的希望,可惜这个希望在蒋介石把蒋经国送往莫斯科学习之后而遭到了莫大的打击。毛福梅这个善良的原配,默默地接受命运给她的不公平,再以最宽厚的姿态面对命运。蒋和宋结婚之后,无论是蒋一人回家乡,还是携宋美龄同来,毛氏每次都一如既往精心准备,将丰镐房整饰一新,并以家乡菜相待。

毛福梅一生都没享过什么福,好不容易盼得儿子蒋经国从莫斯科回来,抗日战争又开始了。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军的6架飞机突然出现在溪口上空,滥施轰炸,以蒋家故居丰镐房和武岭头文昌阁乐亭别墅为主要目标。毛福梅本来逃出房外,发现房门钥匙未带,又急忙回去取。待她再次跑出后门,刚到后墙弄,3枚炸弹便在她周围炸开了,到了晚年的毛福梅居然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命运最终也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好的结局,令人唏嘘。

蒋介石与毛福梅的婚姻,以喜剧始,以悲剧终。综观毛氏一生,算不上“红颜”,只能说是“薄命”。假如当初嫁给一个庄稼汉,生儿育女,也许能太太平平过一辈子,可是命运却把她与蒋介石拴在一起。她对蒋介石可谓一片赤诚,从一而终。也许正鉴于此,蒋介石对毛福梅心头偶尔也会闪过一丝内疚与同情。毛福梅去世以后,蒋介石也曾亲往墓前悼念。

孙中山原配:卢慕贞

1918年10月17日,孙中山在致英国恩师康德黎的信中,坦白自己和卢慕贞夫人离婚的原因:“我原来的妻子不喜欢外出,因而在我流亡的日子里,她没有在国外陪伴过我。她需要和我的老母亲定居在一起,并老是劝说我按照中国旧风俗再娶一个侧室。但我所爱的女子(宋庆龄)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地位,而我自己又离不开她(宋庆龄)。这样一来,除了同我的前妻协议离婚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办法了。终于对自己离开原配卢慕贞另娶宋庆龄作出了解释。

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出生于累世积善的书香门第之家,父卢耀显曾漂洋过海至美国檀香山经商获富。十八岁时与年方二十岁的孙中山结婚,并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娫及孙琬。

卢慕贞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长辈而闻名乡里,尤擅女红。在婚后的数年中,尽管孙中山回乡并不多,但每次回家,卢慕贞总为他缝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袜,婆婆杨太夫人身上的穿戴也多出自卢慕贞之手。卢慕贞作为孙家的夫人是合格的,孙中山和她倒也能够和睦相处。

孙中山在革命建国当上大总统之后,妻以夫贵,孙夫人自然就成为人人艳羡的第一夫人,无奈卢夫人生性好静,且较孤僻,她是一个旧式妇女,做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绰绰有余,但对政治性的应酬则毫无兴趣。在冠盖京华的政治中心石头城,面对中外贵宾如云似海的各种政治场合,对自幼缠足梳髻的她来说,与其说是一种无尚的尊荣,倒不如说反而是种精神上的累赘,她很想摆脱了它,而重温一向平静淡泊、与世无争的自我生活。她颇有自知之明,既然不能配合夫君,协同领导诸种政治活动,乃逐渐萌生知难而退的念头。这也就是后来她为什么慨然同意跟先生分手的重要因素之一。卢夫人的大义“让贤”行为不仅成就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佳话,也让孙中山岁她刮目相看,所以尽管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之后,孙中山仍然善待卢慕贞,并放心地将三个孩子交给她抚养,卢慕贞也不负所望,对子女严加管教,尽心尽力地侍奉子女长大成人。卢慕贞的一生果然如她自己所望,在平静淡泊中度过,1952年9月7日,卢慕贞在澳门文第士街寓所病逝,享年86岁。

卢慕贞决非一个完人,她自身难以改变的因素最终导致她与孙中山的离异。但不管怎么说,她长期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名字,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仅与一代伟人孙中山紧密相连,而且将永远值得人们的怀念。诚如“孝思永远墓园”董事会主席赖新在卢慕贞陵墓“重修碑记”中所述:“国父之博爱精神暨卢太夫人千秋阃范,吾人临此凭吊追思,莫不肃然起敬。书此以志永垂不朽。”

张学良原配:于凤至

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张学良,一生的情史不可谓不丰富,据说他晚年的时候曾亲自口述早年与多名女子的风流往事,其混乱程度令人汗颜,若不是一代枭雄一生中大半时间遗憾在软禁中度过,他的情史只会更加丰富。最引人关注的是他与民国名媛赵四小姐的爱情,赵四小姐无怨无悔一生追随少帅的感情令人动容,但是赵四小姐是幸运的,先不论张学良是不是最爱她,张至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赵的身边。比起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赵四小姐幸福太多了。

于凤至,她是北方小镇的商贾之女,自小天资聪慧,才识过人……她天生一张古典的脸,清秀如兰,填词对句,鉴赏名画,还写得一手好字……拥有如此条件的女人,是应当收获幸福婚姻的。

1916年,19岁的她与16岁的张学良结婚。

于凤至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极高的个人涵养,她识大体,顾大局,虽是包办婚姻却始终和谐,她说:“夫妻之间的关系犹如弓与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射出去。”她很有见地,所以张学良在关键时刻,总征求她的意见,听她的教导,让她出主意,始终尊称她为大姐。

在帅府院内,于凤至的彬彬有礼,好善乐施也是有口皆碑。但是男人总是容易把女人的善良当做背叛的借口。

当她发现丈夫用情不专时,不是翻脸责怪,而是把苦涩埋在心底,秉着温良恭顺的贤妻美德,继续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问寒问暖,没有半句怨言。

当张学良掌握半壁江山的权势,又坐拥父亲张作霖留下的巨大财富时,风流倜傥的他吸引了更多的女人,这其中就有赵一荻。

赵一荻的父亲是政府中主管经济的要员,她终日流连舞场,无心上学,被称为赵四小姐。她追逐着张学良,闹得沸沸扬扬,她父亲一气之下登报脱离父女关系,成为一时的新闻。赵四被逼无奈托人找到于凤至,请求做张学良永久的秘书。于凤至可怜她十四岁幼龄,又无家可归就允许了。赵四一来到帅府,就跪地向她叩头,说永远不忘她的大恩大德,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绝不要任何名分。于凤至用自己的钱给赵四买了一所房子,还让财务人员给她多发工资,两个女人和睦相处,于凤至的大度可见不凡。

1933年,张学良被迫放下东北军权,远离故土去欧洲,丈夫感慨“此去不知何日归”时,于凤至写词安慰“……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如此善解人意的妻子,夫复何求。

西安事变发生时,于凤至刚由西安来到英国不久,正在英国安排子女读书的于凤至得知西安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立即打电报给张学良,要他一定保护好蒋介石的安全,并草草安排一下便赶往国内。当于凤至满心焦虑地来到南京时,张学良已在羁押之中。就从那时起,她陪伴着张学良由南京到浙江奉化、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和沅陵,1940年又被转移到贵州修文阳明洞。在4年辗转流迁的幽禁生活中,于凤至与张学良共同经历着由副司令变为阶下囚的惊天突变,相濡以沫地度过了艰难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

1937年张学良被囚禁后,于凤至考虑到丈夫一生的名节,将老蒋的电文《不抵抗日军》带到美国,存入英国伦敦的汇丰银行,复制的副本也在美国一个秘密的地方存放。宋美龄千方百计索要,于凤至都不给,她说,“我们都为人妻,作为我难道就不该为汉卿负责吗?”还说,“在我手中,它则成一块浴巾,可以擦去汉卿身上所有的耻辱罪名。”作为妻子,于凤至永远站在丈夫一边。

1940年春,于凤至患上乳腺癌,被迫离开张学良去美国治病,却万没想到,这竟是她与丈夫的永别。经过几次手术和电疗,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她最后一次手术后醒来,发现左乳已经被切除,她低语:“我成了一个残疾人,还有勇气接受汉卿的爱抚吗?”这时,她只是一个渴望爱的普通女人,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她深爱的丈夫。

她定居洛杉矶以后,花高价买下两栋别墅,一处是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生前住过的林泉别墅,另一处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旧居,两处别墅相邻。于凤至把两处别墅都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内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起来,她自己住一处,把另一处留给张学良,她对孙辈们说:“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一荻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此时的她,还在幻想着与丈夫重聚的那一天。她将思念通过书信与电话传递,即便联系也有诸多限制,只能互报平安,她说,“每知他安康,我唯有痛哭。”

1964年,台湾传出张学良写了《西安事变忏悔录》,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篇稿子是假的,是有人在故意贬低张学良,损害张学良的声誉。其实她不知道,这篇刊载于《希望》上的所谓《忏悔录》确是张学良亲笔所写,是应蒋的要求不得不写的。深爱丈夫的于凤至,远在美国不明真相,得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怒,开始在美国掀起营救张学良的传媒大战。《洛杉矶太阳报》、《纽约时报》上相继出现文章抨击此事,影响极大。她的这一举动,引起蒋家的恐慌,遂以张学良的命为要挟,迫使于凤至离婚,来堵住张学良去美国与家人团聚取得自由的路。

她打电话给丈夫,问这事,张学良说:“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怎么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为了保护丈夫的安全,她签了离婚书,但她始终不承认强加给她的离婚。有了丈夫那句“我们永远是我们”,对她已足够,宋美龄每年给她贺卡,也依然是写“张夫人收”。

她不怪赵四违背了当初对她的诺言,66岁的于凤至,理解汉卿和赵四的爱情,她对女儿说:“我同你父亲之间的情义已超过夫妻间的爱情。我们之间除了爱情,还有价值更高的友情、亲情。除了婚约,还有友情、亲情的存在。我们的心是什么力量也分不开的。”

于凤至在其回忆录中表示:“我思考再三,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汉卿是笼中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

她牺牲自己,成全了丈夫和别的女人。赵四感激于凤至给了她名正言顺的身份,结束掉那些不堪入耳的称谓,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终于让爱情之花结了果,让她在53岁时做了新娘。

岁月无情地流逝,她依然在苦苦等待她的汉卿,这一等就是五十年。1990年3月20日下午,93岁的于凤至无限依恋地闭上了双眼。这个等爱的女人,寂寞地去了,带着一颗孤独的心。洛杉矶比弗利山的玫瑰公墓,新添了一座黑色大理石墓。

李宗仁原配:李秀文

提到李宗仁,人们能想到的只有郭德洁,或者最多还能想到李宗仁在75岁高龄续娶的女护士,胡蝶的私生女——胡友松,李宗仁戎马一生,作为国民党的陆军一级上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和代总统,而被人记住的“第一夫人”只有郭德洁,其实在郭德洁之前,李宗仁敬还有一个厉害的原配夫人——李秀文。

李秀文是广西临桂县村头村人,生于1891年农历4月24日,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当时李宗仁正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随后李宗仁从军,从排长开始,逐步成为桂系首领。

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历尽离乱之苦;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于1958年到达美国。

1973年,李秀文遵从李宗仁遗嘱,在中国政府的周密安排下,回国定居,1992年6月18日于桂林去世,享年102岁。

李秀文的一生,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作为李宗仁的原配夫人,她在李家拥有无可动摇的地位,与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有交往。但在她晚年的回忆录中,却只能读到深深的辛酸和无奈。

“1923年冬,战局渐告平静,德邻旅部设在桂平。公婆主张我携幼儿到桂平去。而此时,卧榻之上,已有新人。

到旅部时,德邻早站在厅外台阶下等着我了,他毫无芥蒂地瞧了我,便笑呵呵地抱起幼儿,边亲边说:“哈,儿子都这么大了,可更像老子了!”幼儿那时已有5岁,似乎还记得抱他的这个人是爸爸,他睁大眼,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叫爸爸。

到厅上坐下之后,德邻叫了声:“德洁快出来。”话音未落,一个身材苗条,模样俊秀的年轻女子走了出来,我估摸这女子就是丈夫的新宠了。她大大方方地朝我点头含笑,转过身去,倒了杯热茶给我。等我接过茶,她便从德邻手上把幼儿接过去,抱着逗弄。谁知幼儿很怯生,一脱身滑下来,仍然靠着我站着,郭氏转身进屋里了。

还是丈夫开了口:“我娶了德洁来,为的是外面应酬多,身边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做个伴嘛,你看好吗?”我听丈夫说得轻松、坦然,仿佛这事对我毫无伤害似的,我也不好说什么,何况我从来不曾对他使过性子,便说:“好嘛。”就此算是见过面了。看郭氏那样子,颇知礼数。我见她立着,我坐着,有点过意不去,想起来让坐……”

相比其他人的原配夫人,李秀文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李宗仁一直李宗仁曾对李秀文说过“你就安安逸逸地享福吧。把幼儿带好了,你我都开心!我这军人是最讲信用的,日后绝不亏待你。”但是就算自己的丈夫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作为第一任妻子的心中是怎样的想法呢?我想,李秀文的内心所想或许可以代表当时所有原配夫人的真正想法——

“‘绝不亏待你!’这话他是说到了,也做到了。的确,我享受过荣华富贵,但一个人难道只图个吃好穿好就满足了么?特别是女人,我从30多岁起,就缺少了家室温暖,难道这是金钱物质能补偿得了的么?唯一安慰的是,我有个可爱的儿子,德邻又把孩子视同珍宝。我们始终维持夫妻感情,也多亏我有了这唯一的儿子。”

鲁迅原配:朱安

鲁迅的原配太太朱安。这个长脸高额头的女人,自嫁给鲁迅之后,她就不再是朱安。在鲁迅活着时,她是伺候鲁迅母亲的人。在鲁迅过世后,她成为鲁迅的遗物。她称呼鲁迅大先生,一生的梦想是能与大先生圆房,她对鲁迅百依百顺,可惜等到50岁,等来的却是鲁迅与许广平在一起的消息。

朱安成为鲁迅的夫人实实在在是鲁迅的母亲极力安排的结果,鲁迅在日本求学时就多次接到母亲催他回国成亲的信,鲁迅都一一搪塞过去了,直到家中发来电报说母亲病危,鲁迅焦急地赶回去,却发现家里已经装扮一新,母亲安然无恙的坐在厅内,只等着他这个新郎官拜堂成亲。鲁迅没有丝毫的办法,他像个木偶一样被人摆布,完成了婚礼进入洞房。这就是鲁迅与朱安的婚姻。鲁迅当时的心情我们可以想象,根据当时在鲁迅家中做长工的王鹤照的回忆,鲁迅在洞房当晚曾躲在被窝里哭过,在新婚两三天之后,鲁迅就搬到母亲房里去了,晚上先看书,然后睡在母亲的床边的一张床里。

作为被母亲摆布的鲁迅这时或许很委屈,但是才新婚就被丈夫残忍拒绝的朱安心中的不解和心酸只会更甚。周作人曾说“新人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从照片来看,朱安的身材确实偏于矮小,但鲁迅不喜欢她,肯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婚事是母亲安排的,他只能默默承受。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鲁迅的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许多人引用,以证明他对朱安确实毫无感情,只有供养的义务。

但其实供养的义务鲁迅有尽到了多少呢?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而后,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真爱——许广平。

没有人提到,朱安在这新婚的三四天里是怎么熬过来的。不知她是一动不动呆坐在新房里呢?还是一边垂泪,一边听那些过来人现身说法,教她如何慢慢熬出头?也许,就是在那一刻,她想到自己就像一只蜗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总能等到周家少爷回心转意的那一天。可是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朱安的“大先生”也不知有没有想起过她……

徐志摩原配:张幼仪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民国对多情的男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你有没有钱不重要,只要你会写诗,也能找到无数情人。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位多情的民国文人,他有才又多金,还写得一手风流的情诗,难怪民国最美的两位女子都要争相与他恋爱。如果没有那部叫做《人间四月天》的电视剧,很多人都不知道徐志摩与林徽因和陆小曼三角恋之前,还有个原配张幼仪,当然看完《人间四月天》,人们也只被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纯爱以及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真爱感动得流泪,编剧也知道张幼仪这个角色不用下那么多笔墨。

和民国所有的原配一样,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也是父母长辈定下来的。张家是当时上海的巨富,徐志摩家虽然也是大家族,但是徐父对于能和张家结亲还是很求之不得。因此15岁的张幼仪就到浙江做了徐家的少奶奶。徐志摩对此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徐志摩不爱她,可与她有过孩子。在沙士顿时,徐志摩暗恋林徽因,可还是与来看他的张幼仪同房了。张幼仪怀孕后,他又逼迫她打胎,张幼仪觉得危险,徐志摩说:坐火车也危险,什么不危险!

张幼仪在徐志摩的冷淡里,只好签了离婚书。离婚后,她依然照顾着志摩的父母以及孩子,志摩没有追上林徽因,但还有一个陆小曼等着她,和陆小曼结婚后,张幼仪没发表任何意见。心里怪的却是林徽因,觉得林徽因“闪”了徐志摩,徐志摩为她离的婚,她却嫁给了梁思成。这个被徐志摩抛弃的女人,如论何时都在为徐志摩考虑着。

在那个年代,离婚对一个女人的打击无疑是最沉重的,张幼仪离婚之后并没有带着“被徐志摩抛弃的女人”标签悲痛的度过余生,她仍然认真地生活,抚养幼儿上学进修。她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又出任了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到1934年,她已经是资产丰厚的女富翁。

张幼仪的自立自强赢得了徐家人的尊重。1931年4月23日,徐志摩的母亲钱慕英病故,陆小曼急忙赶到海宁硖石,徐申如坚决不让她走进家门。而被徐志摩背叛抛弃的张幼仪,以干女儿名义全权处理了徐老夫人的丧事。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爆炸遇难,在合法妻子陆小曼无力操持的情况下,张幼仪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一切,让八弟禹九带领13岁的儿子前往济南认领遗体。在公祭仪式上,陆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换成西式的,被张幼仪坚决拒绝。

1953年,张幼仪迎来第二春,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婚后的她,与丈夫在伦敦柏林故地重游,看到当年和徐志摩生活过的地方,“不敢相信自己曾经那样年轻过”。

在共同生活了18年后,1972年苏医生病死,张幼仪赴美,1988年病死于纽约,是诗人生命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女人。

梅兰芳原配:王明华

作为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王明华与梅兰芳本来是幸福的。她美貌能干,善于持家,与梅兰芳感情和睦,生有一子一女,不幸的是她把自己全部交给了梅兰芳。为更好照顾梅兰芳,陪同他四处登台演出,她做了绝育手术。结果在儿女相继染病后,她没有办法再为梅兰芳传后,于是有了后来娶进门的福芝芳。

旧式的女子,没有后代是会很悲哀的。因为无法再生育,只能眼睁睁看着梅兰芳再娶。因为没有后代替她说话、争取地位,在梅兰芳的传记和电影里,她都是有可能消失的一个人。

王明华病郁而终。在《梅兰芳》的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福芝芳,看到孟小冬,但是为梅兰芳付出最多的王明华,则被轻易地抹掉了。

郭沫若原配:张琼华

民国滥情的文人,郭沫若可谓其中之一了。所以张琼华在这些原配太太里,算是最不幸的了。娶了张琼华第5天,他就离她而去。这一别就是67年。张琼华在这67年里,等待着,盼望着他能回来。郭沫若却在日本娶妻生子。那个女子叫安娜,郭沫若爱慕过她,为她写过最美的诗行,可是郭沫若在回国后,还是抛弃了安娜。张琼华再次见到郭沫若时,等来的是郭沫若与他的第三任太太。她什么也没有说,还把与郭沫若结婚时的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住。郭沫若对张琼华这些年的回报是,写给她两首短诗,并对她说,日子过不下时,可以用来换钱。就是这样的话,就让张琼华受宠若惊,觉得这辈子都没有白活。

多情的近义词是薄情,看到以上这些原配夫人的遭遇,不得不让人感慨,她们是可怜的,在那样一个自由之风尚未吹向民间的时代,被男人抛弃的打击对一个女人来说是致命的。她们成为原配的原因大多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也成为了男人在抛弃她们时百试不爽的借口——这是父母娶的儿媳,不是我的选择。何其残忍,这些原配夫人们,第一次是由父母做主嫁给了自己也不熟悉的男人,第二次又由男人做主成为了被遗忘的对象,她们的命运从来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在感叹这些原配太太的可怜时,也不禁要疑问造成这些悲剧的难道就只有时代和男人吗?难道自己就没有一点点原因?这些原配夫人们在自己的丈夫提出无理要求时,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对这些不公平没有丝毫的不满或反抗,其结果必然只能看着悲剧发生。其实命运有时真的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正房太太们应该拿出自己的正室范儿来,在这方面,可以向胡适的原配夫人江冬秀女士好好学学。

论如何坐稳原配的位子——以胡适原配太太江冬秀为例

胡适和原配夫人江冬秀的婚姻也是父母定下的,准确的说是胡家和江家的两位老太太定下的,胡适根本不知情。江冬秀虽然出身仕官之家,但也只是读了几年私塾,初通文字而已,江冬秀是个不折不扣封建家庭长大的女子,有着一双旧式女子的小脚,并且在年龄上还大了胡适一岁。

“打”小三打完自己家的打别人家

婚后第二年,江冬秀到了北京为胡适主持家务。江冬秀并不像一般的乡村女子那样羞怯、胆小。她颇果断,而且具有一种泼辣的办事能力。时人曾盛传江冬秀泼辣如虎。其实,江冬秀要求于胡适的也就是保住自己的名分、位置而已。所幸胡适也有弱点,而这个弱点被聪明的江冬秀摸得一清二楚:胡适爱名,爱面子,爱保持他那作国人导师的圣人形象。所以,发现胡适的婚外恋情,江氏就泼而又泼,闹得胡适噤若寒蝉。她虽然是一个身受封建旧礼教毒害较深的小脚女人,但颇有魄力,有才干,遇事能决断,具有男子汉气概。她发觉胡适与曹佩声有暧昧关系,不是温柔劝阻,而是抓住胡适爱惜名声的特点,采取进攻策略,大吵大闹、寸步不让。有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部掷去,虽未击中,但却迫使胡适与曹佩声断绝了关系。

江冬秀不仅管自己家的男人,还为人热心,到北京后,梁宗岱要和他好脾气的太太何氏离婚,和才女沉樱结婚。江冬秀看不过去,亲自到法庭为梁妻何氏辩护,终于使梁宗岱败诉,这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都,为此,梁宗岱愤而离开了北大,带着女友沉樱出走了。

对盗贼说“GO”盗贼真的GO了

江冬秀除了有打小三的本事,还有个一般人绝没有的本事。西谚云;妻子是男人“较好的一半”,胡适的“较好的一半”是死心踏地的“相夫教子”,为他而生存,为他而服务;使他在学问上事业上横冲直撞而无后顾之忧。在流寓纽约的十年生活中,江冬秀在那个破旧的公寓里,也是“不出门,三十里”整天忙个不停。她不懂英语,有时还得自己上街买菜,够辛苦了。

一次胡适外出.江冬秀一人在家,一个彪形大汉破窗而入,江冬秀下意识地把公寓大门打开,反身对那盗贼大叫一声:“GO”!那贼看了她一眼,真的“GO”了。江冬秀不会英语,只会说“GO”。这事放在现在也是奇闻一桩了,这个原配夫人的胆量和气魄在那一声“GO”中可见一斑。

胡太太有派头:爱打麻将读武侠小说

江冬秀除了为胡适的生活服务以外,经常以打牌消遣日子。她每次打牌必赢,不知何故。她在麻将桌上赢来的钱,也是胡家的经常收入之一。后来,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长时,胡太太也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胡适也从不干预,有时当四缺一时,她还要胡适来凑一角。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牌的好传统,所以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我买所房子给我太太住,因为太太打麻将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看来,胡适对太太也够体贴的了。

江冬秀平时除了打牌,就是看武侠小说。寓居纽约期间,她还停留在看武侠小说阶段。唐德刚说:“胡太太找不到‘搭’子,就读武侠小说。金庸著作,胡太太如数家珍,金庸的小说,在胡家的书架上,竟亦旎旎然与戴东原,崔碧诸公(的著作)揖让进退焉!”

这当然也是很好的,凭什么只有男人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你有你的爱好,我也有我的,你可以出去消遣,我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看来胡太太江冬秀比很多现代人都懂得夫妻相处之道。

江冬秀作为胡适的第一位且是唯一一位太太,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胡远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闻,最奇特的是这个小脚夫人还跟了这个大文人一辈子,终其一生,胡适也只有这一位太太。“胡适的小脚夫人”,成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说江冬秀是民国最成功的原配夫人也不为过。

原配,自从新中国成立有了婚姻法之后,这个词用得渐渐少了。在民国,这个词基本上是凄惨抛弃孤独终老的近义词,民国的原配夫人像胡太太江冬秀这样的“奇女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在被男人抛弃的阴影中孤独生活了一辈子,历史从来只记住自己丈夫身边的那些美貌红颜,对于她们的遭遇历史很少给出公正的评价,我们这期专题讲述的她们的故事,也只能让我们这些后来人——男人多一份反思,女人多一些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