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吧

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中国戏剧理论始祖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什么呢

李渔素有“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等美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都是李渔戏剧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奈何天》、《比目鱼》等又被统称为《十种曲》。

中国戏剧理论始祖李渔的戏剧理论是什么呢

李渔作品鉴赏

《十种曲》作为李渔戏剧著作,它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李渔来说,《十种曲》的问世,扭转了他前期重视戏曲,轻视戏剧的局面。为了表现出戏剧的演出效果,李渔在戏剧著作中,添加了宾白创作。由此,李渔也成为中国戏剧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宾白,并且善于用宾白的戏剧家。在《十种曲》中,李渔刻画了十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了歌颂爱情的伟大之处,李渔在戏剧著作中加入了浓郁的喜剧色彩。

李渔曾说:“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基于李渔在喜剧创作上的不俗建树,因此李渔也被后人称为“世界喜剧大师。”李渔的喜剧著作通俗易懂,深受时人的推崇。李渔在公元1651年至1668年间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凤求凰》、《风筝误》等戏剧本深受杭州人士的欢迎。等到《笠翁十种曲》问世后,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时至今日,李渔的戏剧作品依然深受世人的欢迎。

李渔的戏剧理论

李渔素有“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之称。李渔作为明清之际著名的戏剧大师,他在戏剧领域的建树推动了中国古代戏剧历史的发展。通过鉴赏李渔的戏剧作品,便可了解李渔的戏剧理论。李渔的作品因为具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特点而被世人熟知。由此可以,通俗易懂的词句是李渔戏剧理论的特色之一。

李渔画像

通过记载得知,李渔在戏剧创作时,编写了十六戏剧创作形式,其中包括“前后八种”和“内外八种”。除此之外,李渔的戏剧理论特色还在于擅长使用宾白。李渔研究戏剧文化之初,便已将研究中心放在了观众互动和舞台效果上。李渔不但继承了明代戏曲的创作形式,而且李渔还创新了戏曲演唱技巧。再加上李渔的戏剧风格鲜明具有特色,所以李渔的戏剧作品一经面世,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十种曲》作为李渔的戏剧代表作品,它的创作特色呈现了李渔的戏剧理论。在《十种曲》中,李渔积极地将宾白运用于其中,如同他主张的“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一样,《十种曲》展现了李渔高超的戏剧创作艺术。老少咸宜是李渔戏剧创作的又一特点,李渔的戏剧作品之所以深受中国乃至日本、欧洲等国家的欢迎,这与李渔的创作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种曲》面世后,国内还曾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

李渔简介

李渔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世界喜剧大师之称。李渔自幼聪敏好学,因此世人称呼他为“李十郎”。李渔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很多清史中都有提及李渔简介,通过了解李渔简介得知,李渔生于1611年,卒于1680年,是浙江金华人士。

李渔雕像

李渔在明末清初年间活跃,并在文学界、戏剧界、美学界有很高的建树。《笠翁十种曲》、《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都是李渔的代表作。李渔在一个富裕家庭出生,因为李渔祖辈多年从商,所以李渔的家境十分优渥。李渔出生后,便过上了富足优渥的生活,等到青年时期的李渔在科举考试中失利后,他便萌发了“人间大隐”的想法。公元1666年,李渔组建了戏班,并常年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李渔的戏班深受达官显贵的追捧,所以李渔也成为当时的名人。公元1667年前后几年,是李渔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个阶段,一是因为戏班获得了各地人民的认可,二是因为他的文学创作走上了巅峰时刻。其中,代表作品《闲情偶寄》就是李渔在这一时期创作的。1672年、1673年,随着乔二姬、王二姬两位台柱的离世,李渔的戏班日益凋敝。没有了生活来源,李渔的生活陷入困境,此后李渔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为了养家糊口,李渔还到处借贷为生。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在贫困交加中悲凉去世,终年70岁。

李渔园林

李渔不但是世界级的戏剧大师,同时他也是杰出的园林家和园林美学家。李渔作为明清之际的美学大师,他在审美文化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李渔在园林建造领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起李渔园林美学理念,不得不说的就是《闲情偶寄》一书。

李渔园林

在《闲情偶寄》中,详细记载了李渔园林美学概念。《闲情偶寄》曾被林语堂称为“生活艺术的指南”。其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李渔“置造园亭”的实践事例。弓弦胡同的半亩园就是李渔园林作品。在清代学者麟庆所著的《鸿雪因缘图记》中,便可窥探李渔对半亩园的设计理念。对于半亩园中的屋舍、花草、山水、石头等景观,李渔将它们紧凑而不局促的组合在了一起,所以在观赏半亩园时会发现,园中的景观清秀恬淡,具有流畅轻缓的美感。

除此之外,位于金陵的芥子园也是李渔园林代表作品。如今,芥子园位于南京的韩家滩,这是李渔迁往金陵之后修建的园林作品。《闲情偶寄》后六部是李渔针对养生之道、美化生活所谈论的个人主张。在文中,李渔为读者展示了17世纪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世俗风情。李渔涉猎了亭台楼阁、花草虫鱼、玉石假山等多个方面,都表现了李渔无限的生活情趣。遗憾的是,李渔对园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在后人在谈论李渔在园林上的造诣时,只能浅析李渔在园林领域的审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