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吧

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何应钦曾逼蒋下野 凭啥成为蒋介石手下二号人物

何应钦没咋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工作,还曾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是蒋介石没有,而何应钦却一直是蒋介石手下的二号人物,这是为什么呢?

何应钦曾逼蒋下野 凭啥成为蒋介石手下二号人物

曾经的黄埔军校总教官

1890年4月2日(农历庚寅年闰二月十三日,清光绪十六年),何应钦出生在贵州兴义市泥凼镇,其祖辈于清朝末期随军出镇贵州,由行伍转为经商兼事农耕,先后落点于黄草坝、捧乍,最后定居泥凼的风波湾。

何应钦自幼身体强健,7岁发蒙就读于泥凼私塾,勤奋好学。 1908年,被选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次年秋,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何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应选,入日本振武学校。何应钦在日本振武学校读书时,蒋介石(蒋志清)也就读于该校,比何高一级。何在学习期间。一面接受军事教育,一面开始接触到反清革命思想。当时留日学生中,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者达数百人,何也加入了这一革命组织。1909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入日本振武学堂。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日本后,何与其他同盟会员回国,与蒋介石同在驻节上海的陈英士(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府任职,先后任科员、连长、营长。讨袁失败后,何再次东渡日本继续学习。结业后转入日本士官学校27期步科。

1916年秋,何应钦在士官学校毕业,逢贵州督军刘显世创办讲武学堂,刘电嘱其子刘燧昌(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聘何等数人回贵阳为刘训练新军。经刘显世和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保荐,任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兼学生营营长。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孙中山命廖仲恺、蒋介石等筹办黄埔军校,四处延揽人才。何应钦赴广州,在孙的元帅府任参议。何因与蒋介石既有“同学”、“同事”的关系,又在贵州办讲武学校颇有名气,于是被蒋看中,参与军校筹建工作。黄埔军校成立,何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

何应钦

两次对蒋介石生异心,为何没有被贬值?

蒋介石执政黄埔军校后,拉拢人才,其中8位是他的得力干警。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八大金刚”自黄埔军校始,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但是这位八大金刚之首,却并不安于现状,曾经想爬到第一的位置。

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于通电反共反蒋,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和阎锡山为首的晋系与蒋有矛盾,公开逼蒋下野。何应钦以为蒋树敌太多,已四面楚歌,必败无疑。于是暗中支持桂系逼宫。这样,蒋只好下野。当白崇禧在会上要蒋离职时,蒋回顾何,而何一声不吭,蒋伤心异常,拂袖而走。蒋事后说:“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这是蒋、何的第一次矛盾。

蒋下野后,由何、李、白组成军事常务委员会,对国民革命军实行集体领导。何、李击退孙传芳、唐生智等对南京的进攻。

1927年11月10日,蒋由日本回上海。12月10日,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预会通过决议,敦请蒋复职。蒋复职后,于1928年2月,不与何应钦打招呼,乘何去南京,蒋直接去何的第一路军徐州总指挥部,撤消了何的本兼各职,将军队编为4个集团军,蒋自任总司令。后又经别人圆场,蒋才又委何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蒋介石和何应钦的第二次矛盾是在西安事变期间。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拘捕了正在西安督师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当时,何等主张打,孔祥熙、宋美龄等主张和,冯玉祥、李烈钧等国民党元老出于国家民族安危,支持主和派政治解决,一连几个昼夜争吵不休。宋美龄害怕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杀掉,一再央求何答应张、杨部分要求和平解决,可是何态度坚决。12月14日,端纳带着宋美龄、孔祥熙的秘密使命飞抵西安,会见了蒋介石,并向蒋递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宋美龄在信中建议蒋下令何应钦停战。在何等的挟持下,国民党通过了“讨伐”张、杨的决定,授何负责军事,代行蒋介石的总司令职务,何一方面与日本驻华使馆及桂系、四川联系,促汪精卫回国主持大计,对人事作出内定,一方面出任讨伐总司令,调动两个集团军向西安推进,令空军轰炸张、杨部队。

18日上午,蒋鼎文由西安飞抵南京,向何应钦出示了蒋介石停战手谕,何应钦这才罢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26日中午,蒋介石飞返南京,何应钦率员到机场欢迎,蒋介石对他特别表示亲切。次日,南京举行了20万人参加的“庆祝蒋委员长返京大会”,蒋介石又让何应钦代表自己在大会上致答谢词,这应该说是蒋给予何应钦的殊荣。事后,蒋介石在各种场合都说到,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张学良之所以礼送他回南京,都是因为何应钦的讨伐和施加军事压力的结果。这也就是说,何应钦的讨伐给了蒋介石的面子和一个很好下的台阶。在蒋回南京后,何仍留任军政部长一职。

1937年“7.7”事变发生时,何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即被蒋召回南京,商讨抗日大计,并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在讨论南京战役计划时,何等多数将领主张用20个团左右兵力,以歼日军有生力量。但蒋未采纳,结果大败,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1938年1月,何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对抗日战争作了一些努力。

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

在台湾生活期间关注经济建设

何应钦随国民党残兵败将逃到台湾后,寓居台北牯岭街,自称闭门思过,不闻政事。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又当上了总统。何备受冷落,被排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只任一席中央评议委员;军队中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

官场失意,但他仍以民间方式继续为蒋效力。他发起组织了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当了几年常委,便一直任会长;他又恢复了中国童子军总会,一直挂副会长头衔(会长为蒋介石);他又是台湾道德重整会会长,前后十次出国进行国民外交。八十年代后,他与郭为藩、李廉、沈君山、倪抟九、周应龙还当上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

何晚年的公事无非是开会应景,发表讲话,参加证婚、剪彩、葬礼等。其余大部分时间是打桥牌、打猎、打高尔夫球、栽花种树等。随着年迈体衰,特别是反攻大陆的希望破灭,何的注意力也逐渐从军事转移到台湾经济文化建设上,提出不少建议,对台湾经济文化繁荣非常关心。

何应钦晚年反共之志不改,依然坚持三不政策。其妻病故后,他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980年4月90大寿时,著名国画家张大千根据他平日的描述,精心画了一幅《泥凼风景图》作寿礼相赠。在众多或华贵、或荣耀的礼品中,他甚爱这幅少小记忆里的山水图。

1986年4月,何应钦中风,被送进医院。1987年10月21日上午,心脏衰竭停止呼吸,享年98 岁。

晚年何应钦